市民打开电脑或手机就可以知道哪里的停车场有空位,附近哪个洗手间最干净,甚至可以查询到各个景区及游乐场即时游客人数以决定自己的出行计划 ...这样的智能生活,可能不久就可以实现在您所处的 智慧城市 。
IBM 早在2009 年就提出智慧地球(Smarter Planet) 概念,其特征有四个方面:
信息无所不在。基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基础信息架构,不间断地通过信息终端和信息服务,信息需求者可按需随时获取,从而增强环境的友好性,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科学性。
融合。智慧城市的本质是融合,以信息融合为基础的城市运行系统之间的交融协作,从而达成有效的服务和管理。
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精髓,智慧城市核心是构筑面向市民的泛在的、机会均等的城市服务。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信息技术与其它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并共同发生作用,从而减少城市的资源消耗和浪费。
目前全球约有1000 多个城市正在推动 智慧城市 建设,其中亚太地区约占51%,以中国为首。从2013年初拉开序幕以来, 智慧城市 的发展势头现在已如火如荼。2013年国家试点总数达193个,工信部公布试点名单也多达140多个,目前太原、广州、徐州、临沂、郑州等已初步完成设计,中国 智慧城市 建设已由概念转为具体落实,将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期,且将在2015 年全面完成数字城市框架设计,一个城市建设需要80-100 亿元,预期2015 年将年更将推动 600-800 智慧城市 建设,计划投入超过1 兆元人民币。以建设项目来看,大数据战略研究领域包括城建、环境、教育、医疗等。
智慧医疗
智慧医疗是通过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资讯平台,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资讯化。目前中国智慧医疗市场正朝向移动化发展,一个中等规模城市50 年累积的资料量就达10PB(Petabyte,约1024TB),且数据信息以各种资料型态(如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分散在不同的资料库,这类非结构或半结构化数据无法用传统的资料库方式撷取分析,Hadoop 等Open Flow等巨量处理架构技术也逐渐受到企业重视,此外透过云端的数据量日趋庞大,加上智慧城市资料撷取大多透过手机、平板等移动通讯接收传递, 4G 以上的传输技术成为基本架构需求,也因此中国在实现智慧城市的前提下,完善其城市网路基础建设成为首要课题。
智慧医疗目前以美国及日本最为先进,主要分为三种方式,分别为远程医疗、疾病管理、药物管理。市调机构预期2015 年将有超过50%的手机用户使用移动医疗应用,如智慧胶囊、智慧护腕、智慧健康检测产品将会广泛应用,借助智慧手持终端和感测器,有效地测量和传输健康资料。
智慧交通
预计未来5 年内,中国将在200 个以上大中型城市建立城市交通指挥中心。智慧交通系统行业报告中提到从市场容量和未来发展看,智慧交通系统行业重点发展领域为城市和高速公路智慧交通。目前在中国从事智慧交通工程咨询和设计的有西门子,阿特金斯、柏诚、奥雅纳等,国际性的中国企业却并不多。在单项产品提供方面,除停车设施等生产制造略显复杂的工艺产品,其他精密性的智慧交通设备如摄像机、超声波检测器、交通信号机等走出国门的实力还有待加强。而在施工与系统集成方面,国内还多数依赖于援建工程。
数据是智慧城市重要资产
智能城市的推进战略应该是以实用性为目标,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推进高水平决策和高水平应用。城市大数据的建设需要政、企、民三者合作,政府在数据管理和开放中起主导作用,促进企业发展,确保信息安全,更好地为市民提供服务。 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目前许多城市数据相对孤立,不向外界开放。致使这些数据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其实用价值由此大打折扣。目前数据不开放的原因,一方面是信息安全问题,担心数据泄密;另一方面是管理问题,需要打破政府行政管理的条块分割。只要这两方面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开放数据就不是问题。 目前在大数据开放方面,美国已制定完整的数据开放计划,欧盟、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也都制定了相应的开放计划。而我们国家进度比较缓慢,也相对比较落后。
“信息孤岛”现象正成为制约当前国内智慧城市发展的一大瓶颈。 开放数据是数据挖掘的重要来源,只有开放数据,才能使智慧城市的数据收集更全面,才能让数据更好地服务于智慧城市建设。 没有大数据,智慧城市就是一个空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