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知识图解

西汉东汉哪个强大

2023-12-13 08:55:38 来源:国外网站推荐 - 由[国外网站大全]整理

  客观地讲,一个朝代对历史的影响,难免分为正面和负面两个方面。

  西汉和东汉一脉相承,都是“汉”朝;东汉继承西汉的遗产并有所发扬,尤其在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超过西汉。

  所以,若论两朝对历史的影响,各有千秋。

  先说西汉。

  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刘邦称帝后就以“汉”为国号。汉朝国威远扬,因而汉地、汉人、汉服、汉字等“汉”文化称呼由此而来,影响至今。

  刘邦称帝后,将周朝的分封制与秦朝的郡县制融合,采取“郡国制”,郡县和封国并存,后世朝代多有沿袭。

  刘邦对异姓诸侯王猜忌并相继铲除,立国之后大杀功臣,成为后世朝代的惯例。

  建国初期采取“休养生息” 的国策,使得社会经济迅速恢复,人民安定。这成了后世开国皇帝的惯用国策。

  文、景帝时期,推行“约法省禁”的政策,废除一些严刑苛法,从而推动中国法治进入文明时代。

  汉武帝时期推行推恩令、独尊儒术,从此使儒学逐渐成为中国历代的国家统治思想。

  西汉末期,使国家宗教政治伦理化,并恢复了其世俗性功能,从此国家宗教成为维护封建统治为主要目的的宗教工具。

  汉武帝时开始推行盐铁官营、均输平准政策,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经济力量,这也成为后世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惯例。

  自汉武帝之后,外戚辅政,汉元帝时期外戚与宦官势力兴起,这为后世外戚与宦官干政留下了范例。

  面对强大的匈奴,刘邦建国初期就开始实行“和亲”政策,至唐朝时还在沿袭,与吐蕃“和亲”。

  汉武帝时期大规模反击匈奴,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汉元帝时结束了百余年的汉匈之间的武装冲突。这创造了世界历史上农耕民族打败强悍游牧民族的奇迹,也保护了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北部边境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便利了与西域的交通。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中原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从而开辟了连接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举世闻名。

  汉宣帝时,设置西域都护府,从此正式将西域纳入中华版图。

  西汉极盛时期,疆域东并朝鲜、南据交趾、西逾葱岭、北抵大漠,国土面积达609万平方公里,奠定了中华的基本疆域。

  西汉时期,汉族与西域、西南、东南沿海地区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也促进了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和融合,建立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另外,西汉的手工业、科技等水平也有很大发展,例如出现了崭新的、高效率的先进技术--炒钢,在钢铁冶炼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再说东汉。

  东汉继承西汉衣钵,也是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

  开国皇帝刘秀以“柔道治国”为主理念,退功臣、进文吏,使得大多数开国将帅皆以列侯归乡享受优厚待遇,而不参与政治。这一不流血的政治斗争手段被后世多有效仿,例如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

  在行政体制上,刘秀使政务都经尚书台,总揽于皇帝。“尚书台”和六曹机构是后世“三省六部制”的雏形。

  刘秀自建立东汉政权之时,就崇信“谶纬”,将儒学思想神学化,用人施政、决策重大问题、对儒家经典的解释等,都以“谶纬”为指归。这也导致了谶纬迷信社会化。

  东汉选拔官吏的制度是“察举”和“征辟”,这个制度的弊端使得豪强地主盘根错节地控制着各级政权部门,等级关系日益固化,形成一批“世代为官”的豪门阀阅、“儒学世家”,发展为后世的门阀士族。

  东汉中后期,太后称制、外戚干政,幼君多借助宦官才能亲政。汉灵帝时开宦官领兵的历史先河。

  东汉末期,开始形成州、郡、县三级行政建制,一直延续到隋朝“废郡”为止。

  以举国内附的哀牢国之地设永昌郡,初步奠定了中国对云贵地区的统治范围。

  明帝时,派使者赴天竺求得佛经及沙门,并于洛阳建立中国第一座佛教庙宇白马寺。佛教从此传入,对中国的文化思想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

  太平道、五斗米道出现,使得中国本土宗教--原始道教形成。

  针对匈奴取得重大军事胜利,北匈奴军队被消灭,南匈奴内附并被汉化。西迁的北匈奴后裔辗转到了欧洲,将西罗马帝国搅得天翻地覆,改变了世界历史格局。

  班超平定西域诸国,立下了历史功勋。期间他还派甘英出使大秦国,足迹达波斯湾。

  恢复并发展成完整的“丝绸之路”路线,西端在欧洲,东端到东汉京师洛阳。

  鲜卑族成为一支威胁力量,后来建国、拓展疆域,影响了中国历史发展格局。

  朝鲜半岛北部的高句丽、百济国,都处在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阶段,在东汉的强烈影响下,走上封建化道路。

  光武帝时,日本国王遣使进贡,愿为汉臣藩,求汉皇赐名。汉以其人矮,遂赐“倭国”,赐其王为“倭奴王”并赐封“汉委奴国王金印”金印。这颗金印成为日本国宝,并作为中日两国最早友好交往的证明。

  在交趾、九真、日南三郡(涵盖今越南北部)发展政治、经济等,给当地以深刻的影响。

  大兴儒学,太学林立,学术气氛浓厚,故而在中国历史上的科技、文化方面成就突出。

  文化方面,郑玄将经学推向高峰,并开创郑学;科技方面,蔡伦改进造纸术,使文字记录方式脱离竹简时代,同时也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张衡发明了地动仪和浑天仪;制陶业的发展,使中国彻底脱离了青铜时代,陶瓷用品逐渐广泛应用;是中国传统医学创立的重要时期。

  对历史影响来说,西汉更大更深远,东汉只有末年三国那段还算有些名气。


推荐阅读

  • 一周热门

  • 小编推荐

  • 最新收录